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释晓聪北宋 ? — 1030
全宋诗
释晓聪
~一○三○),韶州曲江(今属广东韶关)人,俗姓杜
少依云门寺得度,周游荆楚,至洞山诠禅师
真宗大中禅符三年(一○一○),嗣继诠禅师
仁宗天圣八年卒。
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一。
一说为青原下九世,文殊真祥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五)。
今录偈、颂四首。
全粤诗·卷二一
释晓聪
— 一○三○),俗姓杜韶州曲江(今韶关)人。
少依云门寺得度,周游荆楚,至洞山诠禅师
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一○一○),嗣继诠禅师
宋仁宗天圣八年卒。
事见释惠洪禅林僧宝传》卷一一。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五作青原下九世,文殊应真禅师法嗣。
禅师名晓聪
生杜氏
韶州曲江人
少依云门寺得度。
头骨峣然。
一帔阅寒暑。
周游荆楚
饫厌保社。
与众作息。
无有识之者。
在云居时。
僧伽在维扬。
于是禅者立问曰。
既是泗州僧伽
因什么扬州出现。
婆娑从旁来。
众戏使对之。
曰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众目笑之。
莲花峰祥庵主。
闻此语惊曰。
云门儿孙犹在耶。
夜敷坐具。
望云居拜之。
丛林遂知名。
洞山诠禅师
大中祥符二年
移住栖贤
继席。
果嗣文殊应天真禅师
真见圆明密
云门四世孙也。
见僧来有所问。
辄瞋目视之曰。
我击虎术汝不会去。
一日自柴登山。
僧逆之问曰。
山上住。
为什么山下担柴。
答曰山上也要柴烧。
云居舜老夫。
时年少。
使乞食鄂渚
居士问。
古镜未磨时如何。
曰黑如漆。
曰磨后如何。
曰照天照地。
居士笑曰。
道人不自洞山来耶。
舜默惭。
驰归举似
代前语曰。
此去汉阳不远。
代后语曰。
黄鹤楼鹦鹉洲
舜因悟其旨。
示众曰。
一大藏教是个之字。
祖师西来是右字(或作手)。
作么生是正义。
良久曰。
天晴盖却屋。
趁闲打却禾。
输纳王租了。
鼓腹自高歌。
手植万松于东岭。
而诵金刚般若经。
山中人名其岭。
曰金刚。
植松
宝禅师至。
时亲自五祖来。
聪问。
上岭一句作么生道。
实曰。
气急杀人。
拄钁呵曰。
从何得此随语生解阿师。
见问上岭。
便言气急。
佛法却成流布。
请代语。
曰。
何不道。
气喘杀人。
逍遥问。
岭在此。
金刚在什么处。
指曰。
此一株
老僧亲栽。
比部郎中许公式。
出守南昌
莲花峰
闻祥公曰。
聪道者江西
试寻访之。
僧人天眼目也。
许公既至。
住山家风。
作诗寄之曰。
语言浑不滞。
高蹑祖师踪。
夜坐连云石。
栽带雨
镜分金殿烛。
山答月楼钟。
有问西来意。
虚堂对远峰。
天圣八年六月八日示疾。
持不食七日
集道俗曰。
法席当令自宝住持。
因与门人叙透法身说偈曰。
参禅学道莫忙忙。
问透法身北斗藏。
余今老倒尪赢甚。
见人无力得商量。
唯有锄头知我道。
种松时复上金刚。
言卒而化。
七日阇维。
得五色舍利
塔于西阿
赞曰。
答所问两句耳。
而莲华祥公。
便知是云门儿孙。
古人验人。
何其明也如此。
予留洞山最久。
藏中有语要一卷。
载云水僧楚圆请益。
杨亿大年百问语。
皆赴来机。
而意在句语之外。
慈明也。
受汾阳
祝令更见
慈明参扣馀论。
尚获见之。
呜呼。
为莲华峰汾阳所知。
则其人品要。
当从玄沙。
道者辈中求也。
洞山晓聪禅师
韶州曲江人
生杜氏
见文殊应天真和尚
初游庐山
莫有知者。
时云居法席最盛。
师作灯头。
闻僧众谈泗州僧伽
近于扬州出现。
有设问者曰。
既是泗州大圣。
为何向扬州出现。
师曰。
君子爱财。
取之以道。
一众大笑。
后僧。
举似莲华祥庵主。
主大惊曰。
云门儿孙犹在。
遥望云居拜之。
师名遂重丛林。
次依洞山诠禅师
首座
迁栖贤。
以师嘱檀那及其众。
众从之。
于州
州从之。
大中祥符三年
师出世洞山
上堂曰。
祖师西来。
特唱此事。
自是上座。
不荐所以。
从门入者。
不是家珍。
认影迷头。
岂非大错。
既是祖师西来。
特唱此事。
又何必更对众。
叨叨珍重。
师见僧来有所问。
辄瞋目视之曰。
我击虎术汝不会去。
一日自柴登山。
僧逆之问曰。
山上住。
为何山下担柴。
师曰。
山上也要柴烧。
示众曰。
一大藏教是个之字。
祖师西来是右字。
如何是正义。
良久曰。
天晴盖却屋。
趁閒打却禾。
输纳王租了。
鼓腹自高歌。
师于山之东北。
手植可万。
凡植一株。
坐诵金刚经一卷。
自称栽松比丘
岭名金刚岭。
或间。
岭在此。
金刚在何处。
师指曰。
此一株
老僧亲栽。
汾阳尝谓慈明曰。
云门下儿孙。
我已遍参。
独以未见为恨。
汝当见之。
慈明虽已罢参。
犹获觐颜色而闻馀论矣。
师一曰不安。
上堂辞众。
述透法身颂曰。
参禅学道莫茫茫。
问透法身北斗藏。
余今老倒尪羸甚。
见人无力得商量。
复曰。
法席当令自宝住持。
言卒而化。
阇维得舍利。
塔于金刚岭。
先是。
比部郎中许公式。
出守南昌
过莲华峰。
闻祥公曰。
聪道者
江西
试寻访之。
僧人天眼目也。
许既至。
闻师住山家风。
作诗寄之。
有夜坐连云石。
栽带雨之句。
将访之。
师已逝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慧寂唐 807 — 8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7—883 【介绍】: 唐僧。
韶州浈昌人,一说韶州怀化人俗姓叶
削发依南华寺通禅师,后谒耽源禅师,又参大沩山禅师,从学十余载。
袁州仰山世称仰山慧寂
别立一派,称沩仰宗。
常于空中作圆相,相中写“佛”字,以手势启悟人,称仰山门风。
传有《仰山法示成图相》。
敕谥智通大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7—883 俗姓叶韶州浈昌(今广东南雄)人,一说怀化(今广东广州东南)人。
17岁出家。
后嗣沩山灵祐而得禅法,历住沩山达十四五年。
晚住袁州仰山世称仰山和尚
灵祐同创沩仰宗,为禅宗五宗之一,在唐末五代影响颇大。
卒后,于昭宗时赐号通智大师
全唐文》卷八一三有陆希声撰《仰山通智大师塔铭》。
祖堂集》卷一八、《宋高僧》卷一二、《景德传灯录》卷一一有传,诸书存其诗偈5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粤诗·卷一二
释慧寂八○七 — 八八三),俗姓叶
韶州怀化(今韶关)人。
年九岁,于广州和安寺投不语通禅师出家。
十四岁,父母取归,欲与婚媾。
不从,断手二指,跪致父母前,以明礼佛之志。
父母乃许之。
再诣通禅师处,得披剃,未登具,即游方。
初谒耽源,后参沩山,为南岳下四世,沩山祐禅师法嗣。
袁州仰山,开沩仰宗,世称仰山和尚
唐僖宗中和三年卒,年七十七。
谥智通禅师
南唐释静释筠《祖堂集》卷一八、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九有传。
偈颂五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韶州浈昌叶氏子。
年十五。
恳求出家。
父母不听。
十七恳愈甚。
犹未许也。
其夜忽有白光二道。
贯其舍。
察其所从来。
则自曹溪发也。
亦左断无明指及小指。
以进曰。
敢以奉酬劬劳之德。
于是遣依通禅师南华薙染。
年十八。
即以沙弥进道。
初访耽源。
已觉升堂。
后见沩山
遂能臻奥。
沩山云。
如何是真佛住处。
沩云。
以思无思之妙。
反思灵𦦨之无穷。
思尽还源。
此性常住。
事理不二。
真佛如
于是执侍久之。
遂往江陵受戒。
乃参岩头。
岩举拂子。
展坐具。
岩置拂子于背后。
以坐具搭肩上出。
岩云。
我不肯汝放。
品肯汝收。
问石室云。
佛之与道相去几何。
室云。
展掌。
佛似握拳。
即辞室。
室门送召云。
莫一向去。
已后却来我边。
沩山居十年。
父子酬唱。
及应接他机。
具见别录。
后自王莽山
迁止仰峤。
随缘展化。
言句尤繁。
上堂云。
汝等诸人。
各自回光反照。
莫记吾言。
汝从无始劫来。
背明投暗。
妄想根深。
卒难顿拔。
吾之所言。
盖欲夺汝觕识。
将黄叶止啼。
有什么是处。
僧问。
禅宗顿悟。
毕竟入门的意何。
云。
此事极难。
若是祖师门下。
上根上契。
一闻千悟。
得大总持。
其馀根随智劣。
若不安禅静虑。
到者里总须茫然。
僧云。
此外还别有方便。
令学人得入也无。
云。
别有别无。
徒令汝心不安。
且道。
汝是什么处人。
僧云幽州人
云汝还思彼处否。
僧云常思。
云。
彼处楼台林苑。
人马骈阗。
汝反思时。
还有许多般否。
僧云。
某甲到者里。
一切不见有。
云。
汝解犹在境。
信位即是。
人位即不是。
据汝所解。
只得一玄。
向后得座披衣。
自看去好。
僧礼谢而去。
于未迁化之数年前。
有偈云。
年满七十七。
老去是今日。
任性自浮沈。
两手攀屈膝。
逮兹果于韶州东平山抱膝而化。
时年七十七。
后谥智通大师妙光之塔。
释慧寂
俗姓叶
韶州须昌人也。
登年十五恳请出家。
父母都不听允止。
十七再求。
堂亲犹豫未决。
其夜有白光二道。
曹溪发来直贯其舍。
时父母乃悟是子至诚之所感也。
乃断左无名指及小指。
器藉跪致堂阶曰。
答谢劬劳如此。
父母其不可留舍之。
南华寺通禅师下削染。
年及十八尚为息慈。
营持道具行寻知识。
先见耽源。
数年良有所得。
后参大沩山禅师
提诱哀之栖泊十四五载而足跋。
时号跛脚驱乌。
凡于商攉多示其相。
时韦胄就请伽陀。
乃将纸画规圆相
圆围下注云。
思而知之落第二头。
云不思。
而知落第三首。
乃封呈达。
自尔有若干势以示学人。
谓之仰山门风也。
海众抠衣得道者不可胜计。
往往有神异之者。
条来忽去。
人皆不测。
后敕追谥大师智通塔号妙光矣。
今传仰山法示成图相行于代也。
姓叶
韶州须昌人
年十五。
恳出家。
父母不听允。
十七再求。
堂亲犹豫未决。
其夜有白光二道。
曹溪发来。
直贯其舍。
时父母乃悟。
是子至诚之所感也。
乃断左无名指。
及小指。
器藉跪致堂阶曰。
答谢劬劳。
父母知不可留舍之。
南华寺通禅师削染。
年十八营持道具。
先见耽源。
有所得。
后参大沩山禅师
提诱哀之。
栖泊十四五载而足跛。
时号跛脚驱乌。
凡于商攉。
多示其相。
时韦胄就请伽陀。
乃将纸𦘕规圆相
圆围下注云。
思而知之落第二头。
不思而知。
落第四首。
乃封呈达。
自尔有若干势。
以示学人。
谓之仰山门风。
海众抠衣。
道者不可胜计。
往往有神异之者。
倏来忽去。
人皆不测。
后敕追谥曰智通
塔号妙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桂琛五代 867 — 9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7—928 【介绍】: 五代时僧。
镇州常山人
俗姓李
幼于本州万岁寺出家,习学律典。
后转依禅宗,历诣云居道膺雪峰义存,终嗣玄沙师备
后住漳州罗汉院世称地藏和尚
其门人文益,开法眼宗
桂琛俗姓李氏
常山人
幼投本郡万岁寺。
无相大师出家。
后住漳州龙溪罗汉院
后唐天成三年卒。
年六十二。
清泰二年真应禅师
禅师名桂琛
生李氏
常山人也。
幼卓越。
绝酒胾。
万寿寺无相律师
即前作礼。
无相拊其首曰。
若从我乎。
乃欣然依随之。
父母不逆也。
年二十馀。
即剃发为大僧。
无相使习毗尼。
一日为众升堂。
宣戒本布萨已。
乃曰。
持犯但律身而已。
非真解脱也。
依文作解。
岂发圣乎。
一众愕然。
顾笑。
为无相。
作礼辞去。
无相不强。
初谒雪峰存公
不大发明。
又事玄沙。
遂臻其奥。
与慧球者齐名。
号二大士
能秘重大法。
痛自韬晦。
然丛林指目。
以为雪峰法道之所寄也。
漳州王公。
请住城西石山
十馀年。
迁止罗汉。
破垣败箦。
人不堪其忧。
非忘身为法者。
不至。
僧问。
如何是罗汉一句。
曰我若向汝道。
却成两句。
又问以字不成。
八字不是。
是甚字。
曰。
汝不识此字耶。
曰不识。
曰。
看取其下注脚。
尝垂头。
颓然坐折木床。
见僧来。
即举拂子曰。
会么。
对曰。
谢和尚指示学人。
曰。
见我竖起拂子。
便道指示学人。
汝每日见山见水。
可不指示汝耶。
又见僧来。
举拂子。
其僧礼拜称赞。
曰。
见我竖起拂子。
便礼拜赞叹。
那里扫地。
竖起扫帚。
为甚不赞叹。
有僧来报。
保福迁化也。
曰保福迁化。
地藏入塔。
时住地藏
乃石山也。
于时学者莫测其旨。
悯之为作明道偈。
其词曰。
至道渊旷。
勿以言宣。
言宣非指。
孰云有是。
触处皆渠。
岂喻真虚。
真虚设辨。
如镜中现。
有无虽彰。
在处无伤。
无伤无在。
何拘何碍。
不假功成。
将何法尔。
法尔不尔。
俱为唇齿。
若以斯陈。
埋没宗旨。
宗非意陈。
无以见闻。
见闻不脱。
如水中月。
于此不明。
翻成剩法。
一法有形。
翳汝眼睛。
眼睛不明。
世界峥嵘。
我宗奇特。
当阳显赫。
佛及众生。
皆承恩力。
不在低头。
思量难得。
拶破面门。
盖覆乾坤。
快须荐取。
脱却根尘。
其如不晓。
谩说而今。
后唐天成三年戊子秋
复至闽城旧止。
遍游近城诸刹。
乃还示微疾。
沐浴安坐而化。
阅世六十有二。
坐四十二
阇维收舍利建塔。
有得法上首。
清凉益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常山之李氏。
童时即笃志离俗。
亲戚乡党皆莫之从。
年且弱冠。
乃获为郡之万寿寺无相大师弟子。
既登戒品。
方学毗尼。
叹曰。
此岂足以臻观脱哉。
于是南谒云居雪峰
抵玄沙。
沙问云。
三界惟心。
汝作么生会。
指椅子云
和尚唤这个作什么
沙曰椅子。
云。
和尚不会。
沙曰。
我唤作竹木
汝唤作什么
桂琛亦唤作竹木
沙云尽大地觅一个会佛法底人不可得。
自是玄沙每诱迪学者。
出诸三昧。
皆命为助发。
于是王公。
地藏精舍。
而请驻锡焉。
久之徙居罗汉院
上堂。
宗门玄妙为当只恁
更别有奇特。
若别有奇特。
汝且举看。
若无。
不可只将三个字。
便当却也。
三个字谓宗教乘而已。
尔若道著宗乘。
便是宗乘。
若道著教乘。
便是教乘。
禅德佛法元来。
由尔口里安立名字。
尔向这里。
说圆说顿。
说实说常。
禅德尔把什么作圆作顿。
作实作常。
傍家行脚。
理须甄别莫相理没。
珍重。
问如何是罗汉家风。
答不向尔道。
问因甚不向学人道。
答是我家风。
问如何是沙门正命食。
答吃得
曰欲吃此食。
作何方便。
答塞却汝口。
问如何是十方眼。
答时上眉毛。
天成三年。
戊子秋示疾数日安坐而终。
寿六十二。
腊四十。
茶毗于城西院之东冈。
建塔葬舍利于院之西。
清泰二年十二月望日也。
无恙时。
鼓山神晏尤见重于王氏。
以他事胁令舍玄沙嗣雪峰
终不变。
释桂琛
俗姓李氏
常山人也。
甫作童儿笃求远俗。
斋茹一餐调息终日。
秉心唯确乡党所钦二亲爱缚而莫辞。
群从情缠而难脱。
既冠继踰城之武。
求师得解虎之俦。
乃事本府万岁寺无相大师矣。
初登戒地例学毗尼。
为众升台宣戒本毕。
将知志大安拘之于小道乎。
乃自诲曰。
持犯束身非解脱也。
依文作解岂发圣乎。
于是誓访南宗程仅万里。
初谒云居后诣雪峰玄沙两会。
参讯勤恪。
良以嗣缘有在。
得旨于宗一大师
明暗色空廓然无惑。
密行累载处众韬藏。
虽夜光所潜而宝器终异。
遂为故太原王公诚请。
闽城西石山建莲宫而止。
驻锡一纪有半。
来往二百众。
以秘重妙法罔轻示徒。
密学恳求者时为开演。
龙溪军倅勤州太保琅琊公志请。
罗汉院为众宣法。
讳让不获。
遂开方便。
不数载南北参徒丧疑而往者不可殚数。
有角立者。
抚州曹山文益江州东禅休复
咸传旨。
各为一方法眼。
视其子则知其父矣。
天成三年戊子秋
复届闽城旧止。
遍玩近城梵字。
已俄示疾数日安坐告终。
春秋六十有二。
僧腊四十。
遗戒勿遵俗礼而棺而墓。
于是茶毗于城西院之东岗。
收其舍利建塔于院之西。
禀遗教也。
清泰二年十二月望日也。
得法密付授耳。
神晏大师王氏所重。
以言事胁令舍玄沙嗣雪峰
确乎不拔。
终为谗而凌轥。
惜哉。
俗姓李
常山人
童儿便求远俗。
斋茹一餐。
秉心唯确。
二亲爱缚。
继踰城之武。
事本府万岁寺无相大师
登戒地。
学毗尼。
乃自诲曰。
持犯束身。
非解脱也。
依文作解。
岂发圣乎。
于是誓访南宗。
程仅万里。
初谒云居
后诣雪峰
参讯勤恪。
得旨于宗一大师
明暗色空。
廓然无惑。
密行累载。
处众韬藏。
遂为故
太原王公
诚请于闽城西石山
建莲宫而止。
驻锡一纪有半。
来往二百众。
以秘重妙法。
罔轻示徒。
密学恳求者。
时为开演。
龙溪为军[亻䘚]勤州大保琅琅公。
志请于罗汉院为众宣法。
遂开方便。
不数载南北参徒。
角立。
抚州曹山文益
江州东禅林。
复咸传旨。
各为一方法眼。
天成三年。
戊子秋俄示疾数日。
安坐而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